close
得諾貝爾獎利多 還能延壽2年

中國時報【蔡鵑如/綜合報導】


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,本周起將陸續出爐。研究發現,贏得諾貝爾科學獎項,除獲頒一紙當選證書,一面金牌,一張面額一千萬瑞典克朗(約新台幣四千五百萬元)的支票,還可為得獎人任職的企業或學術機構籌募資金,得主的壽命更能延長兩年。


二○一一年諾貝爾獎三日將由生理學或醫學獎(簡稱醫學獎)打頭陣,緊接著四日揭曉物理學獎、五日化學獎、七日和平獎、十日經濟學獎;至於文學獎雖然日期未定,但傳統上都是在星期四,因此桂冠得主不是六日就是十三日出爐。


科學期刊《研究政策》(Research Policy)五月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,成軍未久的生物科技業者若想籌募資金,得到諾貝爾得主加持是一大利多。撰寫報告的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史蒂芬女士指出,若公司缺乏專利權或臨床試驗藥物等有形資產,諾貝爾獎得主可幫他們比同業多募得兩千四百萬美元(約新台幣七億三千五百萬元)。


二○○八年刊登於《健康經濟學期刊》(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)的研究,還推敲出一個有趣的結論:諾貝爾物理與化學獎加身,得主會比同儕多活一到兩年。該報告以一九○一至一九五○年間,諾貝爾物理與化學獎得主的壽命,與僅獲提名、但未曾獲獎的同僚相對照,發現得獎可以延壽。


諾貝爾獎得主服務的大學院校,也會因教職員獲獎而沾光獲益。去年的物理獎得主,俄裔科學家蓋姆和諾佛瑟列夫,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首度「出產」諾貝爾獎得主,兩人得獎傳達出的明確訊息就是,曼大是一所能吸引聰明絕頂人才的優秀學府,校譽從此突飛猛進。


贏得諾貝爾獎也代表得主面子更大,裡子更足。一九九二年經濟學獎得主貝克說:「你開的講座更加搶手,你的意見更加被採納,並接到更多報酬豐厚的演說邀約。」


但他認為,獲得諾貝爾獎也有壞處,學生面對名師「益發敬畏」,影響課堂上的討論:「我說話時,他們都不太願意質疑,這種風氣並不好。」貝克指出,自己認識不少諾貝爾獎得主,「他們雖然都很聰明,但也會犯許多錯誤,與一般人無異。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Y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