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工商時報【張承運】

旺旺集團副總經理、中國旺旺控股公司董事林鳳儀於今年上半年曾專程從上海趕回台灣,代表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出席一場由中華全球華人產業發展協會、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企業管理學系所共同主辦的「中國式」vs.「中國yes」管理研討會,會中分享旺旺集團的發展歷程及在中國大陸的經驗。從旺旺集團的經營看到一個有自信且永不放棄的冒險精神,足堪為有志於創新、創業及企業經營者的表率。

林鳳儀表示,旺旺是食品業在中國大陸發展的例子,其茁壯可說是拜中國大陸市場所賜,整個生產佈局仍為中國和台灣,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旺旺控股公司(食品業為主軸)是集團目前軸心的產業。

總裁蔡衍明 20歲挑大樑

旺旺的前身是1962年創立的宜蘭食品工業公司(合資企業)。1976年(獨資),由當時年僅20歲的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正式接任宜蘭食品總經理,他父親只交代他,公司印章不能亂蓋,聰明的他很快就上軌道。

林鳳儀說,他是在1983年錄取進入公司任職財務經理,看到公司累計虧損大於資本額的報表,表示這家公司淨值是負,這個淨值為負的時期對旺旺是非常重要經驗,雖然它是一個失敗的經驗,但相信對經營者蔡衍明先生來說,這個經驗對他後續的發展,產生很大的影響力。

引進日本技術 生產米果

1983年旺旺開始生產旺旺仙貝,這個產品來自於日本,這麼多的食品,為什麼偏偏要做米果。林鳳儀分享這段決策過程的考量。第一、當時的米果只有日本進口,好吃但非常貴,屬於高檔次休閒食品。旺旺過去從事於農業或漁業生產加工外銷,原料是大問題因其有季節性,每次在生產季節的時候,必須要買一整年的原料,做為一年的生產所用;米沒有問題,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買得到米,而且當時台灣的米生產過剩,政府也一直鼓勵民間企業大家怎麼樣的來發展米食產品,所以在這些因緣之下,蔡衍明總裁認為米果是很適合公司的發展,那要做這種產品,一定有其技術層次,所以只有找日本來合作。

2年鍥而不捨 感動老社長

全世界只有日本在生產米果,於是到日本去吃遍每一家日本米果,發現一家叫日本岩冢製果株式會社的品質最好、做得最好吃,就看中這家公司,所以毛遂自薦的去跟日本接觸,前後談了二年,一開始日本人理都不理,因為日本這家公司社長比蔡衍明總裁的年齡足足大了41歲,所以他看他是個20幾歲的小毛頭,而他已60餘歲了。

第二、宜蘭食品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公司,日本做米果的公司都非常保守,他們一輩子沒有跟國外合作過,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。所以開始是談得非常的辛苦,蔡總裁就是鍥而不捨的連續二年寫信、拜訪及出機票邀請他們來台灣,一談再談,經過二年下來,對方終於被20幾歲的年輕人所感動。他們60幾歲的老社長就告訴蔡總裁說,我願意跟你合作,就當做是一個緣分,這就是旺旺公司往後都非常強調「緣」的由來就是從這裡來的。

緣、自信、大團結 經營理念

有了日本技術合作,在1983年的下半年,公司產品正式推出,便一炮而紅,當然名稱叫「旺旺」,那大家可能就會想,這「旺旺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,當時內銷和外銷都做,外銷他取的名字,他取「One One」,意思是這個產品讓人家一片接一片,吃的愛不釋口,有了英文的One One,中文就叫「旺旺」,當時他說要叫「旺旺」,全公司的人因聽起來很夠俗、不好聽,都一致反對,但是蔡總裁他很堅持,當然今天成功了,那絕對是對的,旺旺的名稱很單純就是這麼來的。「緣、自信、大團結」是旺旺集團的經營理念,對方的老社長也因此被蔡總裁尊為旺旺之父。

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曾說,創辦旺報很有意義,台灣是他生長的故鄉,大陸則是事業茁壯的地方,集團不僅要旺台灣,也要旺整個中國人的世界,他也期勉全體同仁要拿出信心,並以「三心二意」為集團永續發展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來一起努力,三心是「有心、用心、道德心」,二意是「競爭的意志」和「正義的意志」的意志力。
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806/4/2aknb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Y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